为农户撑起“防护网”3935万补贴“护航”农业发展
(相关资料图)
扬州网讯(通讯员 杨财萱 记者 石默然) “这两年受市场环境影响,养殖规模一直不敢扩大。现在好了,有了财政补贴的农业保险,让我们没了后顾之忧。”本月初,江都生猪养殖户李明引进了500头仔猪,将养殖规模扩大了三分之一。李明说,三年疫情让生猪养殖遭受一定冲击,养殖户既担心销路不畅,又担心疫病、价格波动等养殖风险。
和李明一样,今年以来,扬州不少养殖户扩大了养殖规模,除了疫情影响逐渐消散外,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财政补贴的农业保险给他们吃下了“定心丸”。
“有钱农户赚,风险大家担。”市财政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为健全完善生猪产业发展保障体系,积极应对“猪周期”和增强行业抗风险能力,今年,扬州农业保险新增生猪“保险+期货”项目,农户通过向保险公司购买根据生猪期货价格开发的价格保险产品,将价格波动等风险转移,“吃”下了抵御风险的“定心丸”。
生猪“保险+期货”是指养殖户购买政府财政补贴的政策性保险,由保险公司对生猪价格进行保障,同时保险公司再向期货公司买入场外期权进行再保险,来有效化解生猪价格下跌风险的一种模式。目前,江都区已纳入该模式省级试点,保费补贴比例暂按照各级财政补贴80%、参保生猪养殖主体自缴20%共同承担。
农业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石。除了生猪养殖等保险,近几年,作为分散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,我市农业保险覆盖范围越来越广,保障力度越来越大,为越来越多的农户撑起了“防护网”。
“以前大家不重视农业保险,对农业保险也不了解,接受度低。”高邮种植户刘艳告诉记者,过去只知道给人买保险,现在,给农作物买保险已成为越来越多农户的选择。农资、农技、农险“三件套”缺一不可。“春耕再忙也得记得上保险”已成为不少农民的共识。
农业保险快速普及覆盖的背后,离不开政府的撬动和引导。
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这几年,扬州财政不断发挥农业保险稳产保供作用,在做好三大主粮作物完全成本保险推动工作,做大高效设施农业保险规模的同时,进一步优化地方特色优势农产品险种奖补目录,积极开展创新险种申报,将能繁母猪扩展保额保险、蓝(黑)莓种植保险、水稻育秧保险、池塘淡水小龙虾养殖保险、种(蛋)鸡养殖扩展保额保险、经济林果种植保险等6个险种纳入市级目录,宝应小龙虾养殖保险还纳入省级创新产品目录。
2022年,扬州稻谷、小麦等主粮作物农业保险覆盖率达93.37%,全市农业保险保费3.8亿元,各级财政补贴资金2.77亿元,为全市22.51万户次投保农户提供风险保障152.83亿元,全年理赔金额2.5亿元,惠及农户超10万户次。今年一季度,市财政已拨付农业保险补贴资金3935万元。